近日,我參加了寧夏公司黨委組織的紅色教育主題黨日活動,本次黨日活動的地點是寧夏銀川閩寧鎮。閩寧鎮,這個昔日的干沙灘變成了如今富饒的金沙灘,整齊的街道,茂密的植被,誰能想象在幾十年前這是一片戈壁灘,這種種的改變使我震撼。
首先,我們來到了閩寧新貌展示中心,在這里講解員從今日閩寧鎮、苦瘠甲天下、高瞻展宏圖、關懷與共建、四個樣板鎮、小康新夢想六個板塊向我們展示了閩寧鎮的前世今生。閩寧鎮正如它的名字,是由福建、寧夏兩省區簡稱命名而成的吊莊移民區,是當年由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親自命名、親自部署的,習近平同志帶隊來到寧夏考察,閩寧兩省區負責同志共同商定,要在這里組織實施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建設一個移民示范區,這個地方被命名為“閩寧村”,后發展成鎮。閩寧鎮因移民而建,為扶貧而興,閩寧鎮從無到有、從窮到富,成為中國東西部協作和易地搬遷扶貧的樣本,開創了閩寧模式。
隨后我們參觀了閩寧產業扶貧園區和山海情電視劇的取景地,昌盛光伏農業生態科技園,利用光伏大棚等高科技技術發展現代化特色農業,建立相關產業,通過產業帶動當地脫貧致富;而山海情的取景地則根據經歷者的記憶真實的還原了當年吊裝移民的全貌,使人身臨其境感受當年的斗貧困的不易艱辛,這也成為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通過挖掘吊裝移民文化,從而實現文化產業扶貧。
最后,我們來到山海小院,在這里,吊莊移民的第一任村書記謝興昌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他講述了吊裝移民的不易艱辛,他說,閩寧鎮今天的富足生活,這一切都是黨的政策好。
今天的主題教育活動,我感悟很深,我感悟到了國家的扶貧政策的偉大,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心系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以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從對口幫扶、吊莊移民脫貧,到產業移植,發展當地特色產業來實現致富,閩寧人民用雙手創作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學習閩寧精神,從中汲取營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