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在耳邊念叨,物資采購不就是買東西,毫無技術含量的工作,作為一名物資管理人員,我經常也在思考,我們作為物資人員,難道就只是買東西嗎?
當然不是!
物資采購遠比我們想象要難許多,特別是一些專門設備產品,如果沒有前期收資,要尋找到合格的供應商都非常困難;另外,《技術規范書》有上百頁的技術要求,有些關鍵字,可謂是一字千金,甚至一字萬金。不信?那我分享一個親身經歷的真實案例吧!
在西北某風電項目視頻監控系統采購過程中,按照原設計院技術規范書要求,初步詢價報價要40幾萬,這個報價已遠遠超出我們預算金額的幾倍。經過和供應商溝通報價偏高的主要原因是,設計院出的《技術規范書》對攝像頭技術要求太高:支持40倍光學變倍,16倍數字變倍,動態人臉抓拍識別。短短20個字,把一個攝像頭價格從幾百元提高到接近1萬元,真的是“一字千金”,比平常能滿足風電項目升壓站場景監控攝像頭價格高了10倍。作為物資采購人員,如果我們只是簡單把設計院的《技術規范書》作為招標文件,公司可能要面臨該采購項目虧損的風險。
經過和設計院不斷溝通,不斷修改《技術規范書》,我們才大大降低了采購金額,最終采購價格不到14萬(含設備安裝),而且《技術規范書》是三方簽字(設計院、供應商、采購方),也規避我們驗收時的技術風險。
或許我上面說的案例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太抽象,我再說一個生活中采購家電時常遇到的煩惱吧!比如都是65寸的大彩電,為什么有的只要2千多元,有的要7、8千元?除了品牌的溢價性外,可能是某些關鍵參數不同,比如屏幕參數,有的是4k屏,有的就是普通的液晶屏,所以通過現象看本質,我們在采購時需要思考的因素太多太多了。
物資管理是一門需要學問的工作,所以,物資管理在許多985、211高校中開設專門課程是有道理的。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的發展,物資管理工作可能越來越數字化,需要我們與時俱進的東西太多太多,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知識也越來越多。
以上僅是我拋磚引玉的膚淺看法,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公司在物資采購過程中如何做到每一分錢都能發揮最大的效能。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改變大家對物資采購就是買東西的認識,其實,我們是懂技術、會商務、巧談判的復合型人才。